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家长里短”,睢阳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庭的法官们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转变审判理念,创新审判机制,以调解为主要手段,以和谐为最终宗旨,努力营造良好家庭环境,超九成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是多元调解贯彻始终。积极邀请社区、街道、妇联、人民调解员甚至当事人亲朋好友参加调解,通过多元分类调解,促进矛盾化解,有效避免了一些纠纷因双方对簿公堂而激化。将调解贯穿案件审理始终,采用“面对面”、“背对背”等方式,以和为根本,以家为核心,以情为线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化解当事人心中不平,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同时,专门聘请了退休法官作为家事审判合议庭的专职陪审员,利用老法官善于“察言观色”及谈心劝导的特点,针对每个家事案件的不同特点,找准调解切入点,摆明法律,讲清道理,将法院的审判职能与陪审员细致的思想工作经验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双管齐下,打开双方当事人的心结,促进家事案件的妥善解决。
二是心理疏导打开心结。在家事审判中,对意见分歧较大特别是文化程度低、认知能力差、性格偏执的当事人,积极引入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由专业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进行深层交流,了解内心纠结,平抚冲动情绪,依情依理劝解,助推矛盾化解。同时,通过对当事人的心理测试,咨询师向法庭提供心理咨询报告,使承办法官更好地了解当事人心理,选准调解角度,促进调解工作开展。
三是倾注真情化解纠纷。“家事审判的难,不仅因为案情疑难复杂,也因家事案件独有的特性引起,家事纠纷的矛盾根源、原因所在,除家庭成员外,一般外人很难知晓,因此,要诊断纠纷原因,治疗心灵创伤,就要打开当事人心扉,了解心结所在。”家事审判庭庭长魏莉说。因此,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他们往往先通过耐心细致的疏导,引导当事人吐露心声,从中找出矛盾焦点,找出问题根源,然后再将法制教育、伦理教育融入进去,将法制的刚性与法官柔性相糅合,倾力调处矛盾,细心化解纠纷,用法搭起“亲和桥梁”,努力消除当事人矛盾隔阂,让一些原已破碎的亲情得以弥合。
据悉,睢阳区法院家事审判庭自2016年7月1日成立至9月底,共受理离婚纠纷、抚养费纠纷、离婚后财产纠纷、变更抚养权纠纷、赡养费纠纷等家事纠纷案件67起,已成功审结案件57件,调解撤诉53件,调撤率高达93%,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