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官风采 -> 法官风采

双目失明了,他还想好好干两个月再退休

——记河南省夏邑县人民法院法官李伟

  发布时间:2016-11-28 09:28:38


目前,李伟的右眼底部仅能透进一点光亮

他1956年出生,1988年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法院工作,一干就是28年;他不会打字,裁判文书全靠自己一笔一划写好,再一遍遍校对,办案质效却年年名列前茅;面对当事人无理取闹提着名字叫骂,他找到领导请求撤销拘留手续,当事人闻讯后主动登门道歉,最终案结事了;他患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左眼视力0.2,右眼失明,却每年审理案件近170件;今年9月底,由于病情恶化,他双目完全失明,却仍惦念不忘手里的案件,他说:“再让我好好干两个月吧!再过两个月,我就要退休了。”在住院期间,他不止一次为病魔来得太快而深深遗憾,遗憾没能把案子审完,遗憾还没把工作交接好……这位深爱着审判事业、追求完美到近乎苛刻的人,就是河南省夏邑县人民法院的一名普通法官——李伟。

下去办案,他总是那个冲在前面的人

1988年,32岁的李伟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夏邑县人民法院工作,先后从事了5年基层法庭工作、6年执行工作、3年行政审判工作、14年院机关民事审判工作。不论在哪个岗位,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李伟现在的同事、民二庭庭长王卫东还能记起当年李伟刚进入法院时的情景。王卫东说,刚到法院从事执行工作时,由于条件差,不要说汽车,就连摩托也没有几辆,外出办案多是骑自行车。一次,李伟到附近的安徽亳州执行案件,来回要骑100 多公里自行车,不少年轻人都望而却步,李伟却主动请缨。回来时,屁股都磨出了大大的血泡。

李伟的老搭档朱勇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和李伟在行政庭从事非诉行政执行工作,执行干警下去办案子,常常面临很多人身危险,他们遭遇过无数次被执行人及其亲属围攻的场面。有一年夏天,李伟他们到该县某乡镇强制执行一名老赖,决定采取拘留措施。没料想,对方是一名200多斤的彪形大汉,一看只有个法官来执行他,大汉根本不予理会,态度很是恶劣。

朱勇告诉李伟,这次算了,等回到院里多调些人再说。没想到李伟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将对方扭住,强行拉到了车上。回到法院朱勇才发现,李伟胳膊上被对方抓出了一道道血印。“每次下去办案,他都是身先士卒,冲在队伍的前面。我们那时经常开玩笑说,有老李在,大家心里都踏实。”朱勇说。

然而就是在那时,李伟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血糖指数高居不下。执行任务时,他有时虚脱得大汗淋漓,脸色蜡黄。尽管这样,他却没有打过一次退堂鼓。不知有多少次,同志们不忍心,劝他请假休息几天,而李伟却微微一笑,委婉拒绝,始终和同志们一道坚守在执行一线。

同在民二庭工作的老法官付德运,对李伟拼命三郎般的作风也是记忆犹新。有一次,他和李伟到辽宁边陲一个小镇办理一起案件。案件表面上是合同纠纷,实际是涉嫌用增值税发票抵扣货款的刑事案件。为协助警方查清案件,最大限度挽回原告损失,他俩在那儿足足待了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的降糖药吃完了,在当地又买不到,我就劝老李先回去。可不管咋劝,他就是不肯回去,生生又扛了一个星期。”付德运说,这样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他们经常早出晚归,迎着朝霞上路,披星戴月回单位。有时李伟眼看就要坚持不下去,付德运就催促他赶紧去吃点东西,但李伟却说,到当事人家中一趟不容易,得先把正事儿办了。就这样,他经常是硬撑到下午2点多,才吃上一口热饭。

对当事人,他柔得像地里的一棵麦苗

在法院,李伟是老法官,经常有年轻人向他请教办案诀窍。这时,李伟准会语重心长地说:当法官先要学会做人。当法官一定要讲良心,讲良心才能办好案件。不能熟人找到了,就偏向一方,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做。当事人有理就是有理,没理就是没理,法官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办案,不论年轻同志还是年长法官,都要以公为先。

这句李伟对年轻后生们发自肺腑的忠告,说得铿锵有力。然而,在很多当事人眼里,李伟法官却并不是那么有魄力,甚至有时显得很“瓤”。

有一次,一名当事人输了官司,心里不服气,趁着酒劲到法院闹事。在法院大门前,当事人提着李伟的名字,叫骂声不绝于耳,整个法院都听得清清楚楚。法院的领导当即就表示,对这种无故辱骂法官的行为,必须采取强制措施,决不让我们的法官流汗再流泪。

就在对该当事人的拘留手续要下发时,李伟却第一个找到领导,请求撤销手续。他说:“这个案子我最清楚,是当事人有心理疙瘩,趁着酒劲把怨气洒在了我身上。能不能先不要拘留,我再做做他的工作。”终于,在李伟不懈努力下,案件圆满结案,实现了案结事了。

事后,得知被自己辱骂后,李伟法官竟然还为自己说情,当事人十分后悔,连忙赶到法院,不停向李伟道歉,请求李法官无论如何也要原谅自己。李伟却毫不在意,还叮嘱当事人不要拘泥于一时得失,把眼光放长远点,才能把生活打理得更美满更幸福。

在办理丁某诉肖某财产损害赔偿一案时,双方当事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采取多种方式向承办法官施压。一方当事人组织几名身体残疾的群众,对上班途中的李伟围追堵截,出言不逊。另一方当事人也不示弱,每天给李伟打很多骚扰电话,电话接通后,就开始纠缠、辱骂。对此,李伟一方面将情况报告给庭长、院领导,一方面主动接待双方当事人,苦口婆心做释法答疑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使双方当事人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双方很快消除了隔阂。

打官司有输有赢,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有些当事人,败诉后不理解、不接受,有时还会无理取闹,甚至辱骂殴打法官。此时很多法官会感到委屈、憋屈,甚至抱怨法官不好当。对此,李伟有着自己的理解:法官不是没有感情的动物,相反,法官应该比常人更讲感情。但面对当事人各种各样的诉求,法官决不能感情用事,而是要在双方当事人权益与情感诉求中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找到了,案件也就迎刃而解了。

李伟办的大多是疑难复杂案件,这里面不乏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都好的典型案例。院里的宣传人员找到他,让他总结总结工作经验,想树他为典型,均被他委婉拒绝了:还是关注一下案件本身吧,我做的工作,都是法官应该做的。该院政治处主任司小成说:“老李就像是地里的一棵麦苗,表面上貌不惊人,但是跟他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内心像是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支撑着他风雨兼程,却又宠辱不惊。其实,这就是我们需要宣传的法官精神啊!”

对待工作,他追求完美有时近乎苛刻


李伟手写的材料

李伟不会用电脑打字,每办理一起案件,都要用笔一笔一划写好文书,再逐字逐句推敲、校对,完了再楼上楼下跑着去文印室打印。相比那些会用电脑的同事,他显得很慢。但他不管刮风下雨,只要走进办公室,就开始伏案工作,始终一丝不苟。很多时候,下午下班后他都是匆匆吃过晚饭,又回到办公室,再干几个小时。看到他同样完成一件案件,要付出超出常人几倍的艰辛和努力,同事们都劝他不要这么辛苦。他笑笑说:“我少出一点差错、多办一个案件,大家就可以少累一点。大伙儿都这么忙,我能分担点就分担点吧。”

长期超负荷劳累,身体过度透支,李伟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2015年6月,李伟对王卫东说,他最近血糖指标一直20多,经常大汗淋漓,身体很不对劲,可能真要去医院看看了。王卫东和同事们都劝李伟,一定要到医院仔细检查、好好治疗才行。

就这样,在同事再三催促、医生甚至下了最后通牒的情况下,李伟才不得不住进医院,进行糖尿病相关治疗。但李伟担心工作会被搁置,案件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就一再跟医生商量,能不能办个家庭病房,上午去医院治疗,下午到单位上班。医生又好气又好笑,最终勉强同意。就这样,李伟把开庭都排期在下午,上午去医院治疗,下午开庭,一连十几天,都是边治疗、边工作,拖延了很长时间的病情才得以控制。

今年年初,李伟感觉眼睛看东西越来越模糊,走路时眼前也有些恍惚,在同事一再提醒和劝慰下,他来到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进行检查。检查后,医生告诉李伟,他的右眼已发生病变,眼底出血并伴有白内障,已经失明;左眼伴有出血症状,视力仅有0.2!在单位领导和同事反复劝说下,李伟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了眼部手术。入院后,同事们再三安排李伟,一定要安心治病养病,工作大伙儿会安排好。但每次跟他打电话,他谈得最多的还是工作,问了案件进展情况,又嘱咐案件如何突破,还说有些案件等自己出院了还要亲自到当事人家中做工作。手术后眼疾稍有好转,李伟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老李对工作有一种痴迷般的热爱,他对自己要求太严了,有时候追求完美得近乎苛刻。”王卫东说,李伟从医院回来后,尽管大家都劝他在家多休息,但他仍然每天坚持到岗工作。每当看到“老李把脸贴到文书上”一遍一遍地修改、校对,同事们都心疼不已,可是李伟却仍像往常一样雷打不动。

2014年至2016年,李伟共审理近400件案件。2016年1-9月份,在双眼近乎失明的情况下,仍审理案件70件,调解撤诉率达57%。

妻子眼里,他是孝子却不是称职丈夫


说起老母亲,李伟止不住眼泪,哽咽着说自己要快点好起来,母亲还在等着他尽孝

自从作了眼部手术后,李伟又先后几次到省医院复查,有时来回需要两三天时间。这引起了李伟母亲的注意。

“俺儿,你这两天咋不来看我了?”

“娘,我忙,没啥事我过几天再去看你。”

“……”

娘在电话那头没有说话,让李伟心里“咯噔”了一下。他明白,自己眼睛不好的事情,娘肯定知道了。娘在电话里沉默,一定是偷偷掉眼泪。想到这里,李伟用手指不停地摁着眼角,却没能止住眼泪扑簌簌往下淌。

李伟的母亲今年84岁了。早几年,李伟恐怕楼上楼下的不方便,就在家附近租了间平房,由老太太一个人住。眼睛失明前,李伟每天都要抽空给她买点菜送去,再跟她聊几句,这么多年从没间断过。老人衣食无忧,心情舒畅,精神头非常好,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自己做饭。儿子接连几天不露面,老太太很快就发觉了。

“再忙、再晚,他都要到娘那里看看,缺啥了少啥了,第二天就买了送过去。”李伟的妻子范玲说,李伟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孝子,对老人照顾得可谓无微不至。

可是作为丈夫和父亲,李伟在妻子眼里却不那么“称职”。

这些天,李伟的生活起居都要妻子范玲来照顾。对此,李伟笑着说:我倔了一辈子,现在啥都得听老伴的了

“他天天不着家,你都见不到他的人影,有时候你给他说灯泡坏了,买回来灯让他换,三四天他也给你换不了,最后我还得找人帮忙。”范玲说,不仅如此,就是家里的孩子,从小他也没操过多少心,“有时你刚想跟他说个事,他那边不知道想起来啥了,又去办公室了。”

范玲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当别人家其乐融融共进晚餐,分享一天的喜悦时,自己的丈夫却在办公室查阅资料,捧着法律文书字斟句酌。

“对老婆孩子,我心里确实很愧疚,这么多年,欠他们母子太多了!”面对妻子的倾诉,李伟也动了感情,“我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人,也希望多陪陪家人,为这个家多分担点。但我这人倔,就是犟,心里想要干一件事,那就得干好,干不好,我心里过不去。”

凭着这股倔劲、犟劲,李伟在法院一干就是28年,身心投入,无怨无悔。

面对病魔,他遗憾太多唯独没有抱怨

作为夏邑县法院院长,杨松挺真正了解李伟,是始于2015年。受立案登记制改革等因素影响,从2015年开始,基层法院的案件呈现出倍增趋势,民事案件增长幅度尤其迅猛,夏邑县法院也不例外。由于该院民二庭都是老同志(6名审判员,年龄最小的46岁),大多身体不好,杨松挺对这个庭格外关注。

“我特别注意到,因患有糖尿病致视力严重下降的老同志李伟,上班最早,走得最晚,天天如此,风雨无阻。”更令杨松挺感动的是,审判管理系统上清楚地显示,近两年李伟每年办案近170件,所办案件大多是他主动请缨,且大都是疑难复杂案件。这样的成绩,就连一些年富力强的法官都难以做到,李伟是怎么做到的?

带着这个疑问,杨松挺走进了李伟的工作和生活。他发现,李伟每天7点钟准时到院,下午下班后,回家吃过晚饭,再到法院加班至深夜,周六、周日经常在办公室度过。他从分管副院长张云鹏那里得知,这样的工作状态,李伟坚持了28年!

“从书记员、执行员、审判员到副庭长、庭长,李伟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可以说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法院!”杨松挺动情了,他找到李伟,委婉地询问李伟对组织有什么要求。他想,作为在法院奉献了半辈子的老法官,李伟至今仍是一名普通科员,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甚至连一点暗示都没有。如果李伟这时提出一些要求,他一定会着重考虑的。

令杨松挺没有想到的是,李伟憨憨一笑对他说:“我做的工作算不上什么,都是自己应该做的。我们身边有很多好同事,他们比我更优秀。”听完这番话,杨松挺不禁感叹:这是何等的精神和境界呀!

今年9月底,手术后的李伟由于过度劳累,突然双眼眼底出血,病魔夺去了他仅存的0.2的视力!

领导和同事们来到医院,看望慰问躺在病床上的李伟。在无情的病魔面前,一向不善谈自己的李伟,却出乎意料地说出了“三个遗憾”:一是老母亲健在,恐怕以后不能好好尽孝;二是儿子未结婚,恐怕以后不能看到孙子的模样;三是还有两三个案件没有处理完,交给同事办,恐怕给同事添麻烦。

他念叨的最多的,还是他放不下的工作。“没想到病情发展得这么快,这么急,这么厉害。再过两个月,我就要退休了,让我圆圆满满干完两个月再退休,该多好啊!现在让我离开,我真舍不得呀!”言语中充满无限遗憾、眷恋与不舍,在场人员无不潸然泪下。

“我了解李伟同志真是太晚了!他长年带病坚持工作,办理案件却又快又好,得付出多大艰辛!这样的好同志,如果对我说一声要看病、要休息,谁能忍心说出一个‘不’字!他还有两个月要退休了,就要过上相对轻松自由的生活了,偏偏在这个时候双目失明了,这是怎样的痛苦……”每每说到这里,杨松挺都哽咽不已。


转眼已经入冬,夏邑县法院门外,几树枯黄的叶子,伴着寒风萧瑟而下。李伟平时用的印章、胶水、花镜还整齐地摆放在办公桌上,他不能再坚持到院里上班了。每当想起“老李”,同事们仿佛又听见他语重心长的话语:“当法官先要学会做人。当法官一定要讲良心,讲良心才能办好案件。不能熟人找到了,就偏向一方,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做。当事人有理就是有理,没理就是没理,法官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办案,不论年轻同志还是年长法官,都要以公为先。”

责任编辑:崔路    


关闭窗口

网站纠错电话:0370-2209415  
地址:商丘市南京路东段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