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智慧法院,加快法院执行信息化工作进程,柘城县法院于近日开发出了执行微信小程序,该微信小程序现已上线运营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申请人不便随时获知执行进度;悬赏公告张贴范围有限,很难做到真正的“广而告之”;干警执行质效如何,领导不能实时掌握......在传统的执行方式中,这都是影响法院执行成效的常见问题。
问题看似不大,但久而久之,不仅会造成恶性循环,降低执行效率,还直接影响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感。
能不能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一个移动终端平台,实时发布执行动态,让申请人方便查询、便于监督,让执行更加高效、阳光、公开、透明呢?2017年年底,柘城县法院大胆创新,与河南一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微信平台,共同开发了名为“柘城法院执行局”的微信小程序。
针对当前执行工作存在的问题,该小程序涵盖了案件查询、节点查询、失信曝光、执行悬赏、司法网拍、强制措施、诉讼保全、执行质效、刑事责任、执行案款、执行动态、执行法规共12个功能板块。
而小程序后台连着法院执行信息管理平台,许多案件信息和数据都可以及时共享。无论是申请人、办案法官,还是普通群众,只要在小程序中搜索打开柘城法院执行局,就可以查询案件进度等信息。进入这个程序,就能查询当事人想了解的信息,很方便,很简单。以申请人刘某的执行案件为例,之前,为了详细了解执行进度,家住商丘的刘某,每次都要坐车往返商丘柘城,给她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许多不便。现在,刘某在手机上就能随时随地获知案件进展,再也不用承受奔波的困扰。
除了方便申请人,小程序也给办案法官的工作带了便利。随着当前执行工作的深度开展,衍生了许多新的法规和司法解释,这要求执行法官也要不断“充电”,但随身带本书,或者随时坐在电脑前是不可能的。而小程序的执行法规模块中,收录许多法律知识,法官只需输入需要查询的法规关键词,便可随时随地查阅学习资料。
对外公开的同时,也是代表对内监督的开始。小程序运营的上线运行,为执行工作提供了便利,也让执行法官感到了压力。这是因为在小程序的节点查询、执行案款、执行法规等模块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法官是否存在消极执行现象、案款是否及时到位,财产有没有在规定期限内查控。这些信息的公开,让法院的执行工作直接搬到申请人的目光下,一旦出现法官违规违纪问题,申请人可以直接向投诉。
小程序运营后,对办案法官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虽然让法官感到了压力,但同时也是鞭策,当事人对法院执行工作的满意度也切实提高了。以前,申请人对办案法官总是心存疑虑:执行款要的多,发的少?钱有没有被法院挪用?现在,执行款到位多少,什么时候到位,在小程序上的执行案款板块中,都清晰可见,谁也不敢“装迷糊”,信息的公开,让申请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此外,小程序的另一方便,便是曝光“老赖”力度和范围更大了。之前法院公布的悬赏公告只能在柘城范围内起到作用,现在,只要打开小程序中的执行悬赏模块,不管身在何处,都可以看到“老赖”失信信息,这为“老赖”布下了“天罗地网”,极大地压缩生存空间。
同时,该模块中还设置了在线举报功能,发现“老赖”的线索后,只需编辑“老赖”信息,提交后便可一键在线举报,举报信息在第一时间就能反馈到程序后台,管理员及时通知执行实施团队,对“老赖”进行抓捕。更方便的是,在司法网拍板块,直接连接着网拍的网址,有竞拍意向的群众,在手机上就可以进行竞拍,并且支持在线支付,有效促进了司法网拍工作的开展。
随着执行小程序的运营,执行信息的持续公开,柘城县法院正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向解决执行难发起总攻。其实,在小程序开发之初,我院曾对如何设置小程序功能进行过几次分析讨论:对群众公开什么信息?公开尺度要不要把控?会不会对法院造成负面影响?我们的初衷就是打破执行难的困局,凡是有利于执行工作的措施,我们就要坚持搞。信息公开让执行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利大于弊,法院要敢于接受监督,勇于接受监督,善于接受监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通解决执行难的“最后一公里”。
这是柘城县法院敢于“自曝家丑”的气度,也是勇于探索创新新的执行举措的精神。
而一套执行方式的创新,就要配备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为此,柘城县法院又在小程序中设置了执行质效模块。此模块有一套完善的对执行干警的绩效考评制度。办案法官新收多少件、执结多少案件、结案率多少、超期节点案件多少,法院院长和执行局长可以随时随地调阅查看,时刻对执行干警进行监督考核。
目前,我院微信小程序还在测试运营阶段,后续功能将会更加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也会持续出台。下一步,小程序中还将设置执行地图模块,地图中“老赖”家庭住址都会一一标注,即使不是案件承办人,也能通过地图导航,准确找到老赖的家里,及时控制老赖。小程序功能完善后,将为之后的执行工作,添上信息化“双翼”,柘城县法院离建设智慧法院的目标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