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亮,197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法学研究生学历。2002年,赵海亮从审判岗位上调任虞城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算起来他已经在执行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了17年。17年来,他兢兢业业,依法执行,廉洁执法,执结了一起又一起案件,被群众赞誉为“办案件比当事人还操心的执行法官”。他办理案件多,执行效果好,堪称执行战线的“老黄牛”,特别是2016年最高法院部署“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以来,赵海亮作为执行局副局长更是身先士卒,3年来执结案件1054件,办案数质量均名列前茅,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坚决如期完成“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任务的决心和信心。
沉着冷静破解执行难案
2018年6月,在“夏季雷霆”专项行动中,执行干警在执行某公司与王某一案时受阻,由于该案件牵涉人员重多,社会敏感度高,院领导指派赵海亮带队统一执行。
赵海亮在执行现场指挥时,该案被执行人的亲戚邻居以及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把执行干警围了个水泄不通,强行阻止案件的执行,并恶语相向。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赵海亮沉着冷静,没有与闹事人员发生激烈冲突,而是反复宣讲法律,稳定了众人的情绪,对带头闹事不听劝阻的人员果断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最终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执行办案中,赵海亮经常提醒干警,作为一名执行法官,遇到不明真相的群众谩骂、围攻,是执行工作中平常的事,我们不能激化矛盾,必须保持克制,冷静对待,还要讲究策略。对于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义务的“老赖”及妨碍执行的人,坚决予以打击,决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破解执行难题。
“夏季雷霆”专项活动期间,仅赵海亮办理的案件,司法拘留“老赖”36人,其中,移送公安机关6人,逮捕2人,刑拘4人,其他24人慑于法律威严,被迫履行了判决确定的义务。
以身作则发挥表率引领作用
在基本解决执行难“凌晨突袭”行动中,赵海亮总是第一个来到法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带领全体执行干警一起开展集中执行。
2018年9月份,在执行会战中,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加上饮食作息不规律,赵海亮一度高烧不退,但当他得知一位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申请人病情严重,因迟迟得不到赔偿而面临断医断药难题时,他吃了一片退烧药,再次奔向被执行人家中。
该案被执行人长期隐匿外地,多方查找无下落,家属不配合工作,案件的执行进展缓慢,赵海亮多次找到被执行人家属释法析理,收效甚微。
知道申请人特殊情况后,他再次带病跑到被执行人家中做工作,释法明理,并将申请人的特殊困难讲给被执行家属,百般劝说。最后,在当地村干部的见证下,被执行人的家人、亲戚、朋友一起凑了执行款12万元,并答应余下的分期付清。
当赵海亮把12万元的执行款送到申请人的床前时,申请人及其妻子感动行热泪盈眶……此时,天已经全黑,赵海亮的高烧还在持续,不得不去医院进行治疗。
用信任架起沟通的桥梁
赵海亮在办理执行案件时,主动与申请人联系,沟通案件的进展情况,用信任驾起沟通桥。他常常对干警们讲,作为承办法官,如果一两个月都不与申请人联系,人家肯定认为你消极怠工,如果案件不能执行到位,申请人难免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会引发信访案件。
2018年12月,赵海亮办理的一起交通肇事案件,法院判决被执行人赵某赔偿申请人医疗等费用40多万元。赵某长期在新疆务工,通过电话可以联系到赵某,但赵某拒不告知其具体务工地点,执行难度较大。赵海亮经常与赵某打电话沟通,劝其主动履行还款义务,但赵某一直表示自己没有履行能力。
赵海亮没有放弃努力,时不时与赵某打电话,不但聊案件,也聊一些生活琐事,让赵某逐步对他建立了信任。赵某在电话中反映,其妻子和父亲接连患病,花了不少钱,自己也想还钱,但暂时没有还款能力。赵海亮抓住时机,告诉赵某可以与申请人协商,分期支付执行款。
在赵海亮的不懈努力下,赵某让其家属出面与申请人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赵某先付5万元,以后每年还3.5万元,直至全部还完执行款,该案以执行和解方式得以妥善解决。
在执行局工作17年来,赵海亮没有惊心动魄的工作事迹,也没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在执行岗位上的勤恳工作和默默奉献,17年如一日的坚守,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