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中称:“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回顾2018年,张文中再审一案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最高人民法院撤销原审判决,改判张文中无罪,充分体现了我国加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的决心,彰显了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精神和价值,有力推进了产权保护法治化,对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司法保护产权要牢固树立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对法治共同价值的崇尚和信仰。树立法治精神,就是要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在任何时候都要恪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时刻依法保护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石的产权制度,当然应该依法受到保护,不得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司法保护产权要严格依法办案。在审判实践中,要严格遵循罪刑法定、疑罪从无、从旧兼从轻等原则,依法公正处理相关案件,既依法惩治犯罪,又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结合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准确把握立法精神,严格公正司法,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适用关,妥善处理涉及产权保护的各类案件,始终坚持依法办案、公正审判,服务和保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有恒产者有恒心”。构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法治环境,最重要的就是对产权予以关注和保护,要积极构建党委牵头,人大、政府、司法机关共同参加的产权保护格局,在全社会形成关注产权、保护产权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