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官风采 -> 法官风采

最美执行干警王建民:春风化雨和解执行

发布时间:2019-04-22 16:44:31



王建民,男,1973年2月出生,1999年到睢县法院工作,先后任法院办公室科员、执行局执行员、员额法官。2012年9月调入执行局工作以来,兢兢业业,秉公执法,不怕苦不言累,几年来执结案件620余件。他在婚姻、家庭、邻里案件中始终坚持执行和解优先,让许多当事人从剑拔弩张到重拾亲情、握手言和,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曾多次被商丘市中院评为“调解能手”

谆谆教导宛若春风化雨

王建民是睢县法院调解纠纷的一把好手,他性格温润如玉,善于以理服人,在棘手案件面前,他总是面带微笑,不急不躁,紧紧抓住当事人的心结,谆谆教导,宛若春风化雨,促使当事人亲情回归。

2013年,王建民承办一起张某申请执行周某赡养费纠纷一案。张某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其长子周某是一名包工头,住着别墅,完全有赡养老母亲的能力,但其不履行抚养老人的义务。王建民觉得案件特殊,如果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只会激化矛盾。王建民通过多次走访周某的街坊邻居,了解到周某之所以不肯赡养母亲,是因为自己一直有心结,原来周某一直认为母亲偏爱其弟弟,不疼爱他这个长子,心中对母亲怀有怨恨,现在他也置气不赡养母亲。

王建民来到周某家中,温言开导周某。王建民从周某母亲在艰苦的年代把周某拉扯长大不易讲起,日子好转后又帮其娶妻,母亲一生都在为孩子而活着。“你和你弟弟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掰掰手指头哪一个不疼啊?如今母亲病卧在床,你不去照顾她,她心里多凄凉?你还能有多少机会喊一声妈!”王建民的耐心劝解终于化解了周某多年的怨气。周某流下悔恨的眼泪,当即决定好好照顾母亲,每年给母亲支付赡养费。多年心结已打开,母子再次见面相拥而泣,张某激动地握着王建民的手说:“王法官,你执行过来的不是钱,而是帮我找回了一个儿子,我的好儿子终于回来了,我死也瞑目了。”

释法明理句句掷地有声


王建民心系于民,公正执法,想申请人之所想,急申请人之所急,设身处地为申请人着想,在温和中不失刚强果断。

“你今天就是枪毙了我,我都不会给他一分钱!”2015年,被执行人朱某情绪激动的说。原来,朱某曾动手打伤了邻居,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一年,并赔偿邻居2500元。王建民与朱某促膝长谈,得知事情的根结在于朱某太过自卑,老是觉得邻居瞧不起他,所以当初才一怒之下打伤了邻居,现在已坐过一年牢了,如果还赔偿钱,觉得以后抬不起头做人。王建民决定“对症下药”,谆谆教导朱某说:“该过去的事情终会过去,咱要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能总是被别人的闲言碎语左右,人不能活在过去的阴影中不能自拔,要往前看。如果你早点履行了法律义务,就会早一天开始新的生活,努力工作,争取一番作为。只有自己发展好了,才能在村里更好地立足,自己活得也舒坦。如果你仍拒不履行,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就属于累犯,后果更严重!因为这点钱,毁了自己的后半生,值得吗?”王建民的劝导看似细雨般软言软语却句句掷地有声,敲醒了迷途中的朱某。朱某悔不当初,拉着王建民的手感慨万千:“王法官,我要是能早点遇见你就好了,早点受您点拨,就不用走这么多弯路,荒废这么多时光了。我现在就赔偿钱,以后一定好好生活!”

温润如玉感化重拾亲情

2016年,一对亲兄弟因为一处老宅对簿公堂,并进入到执行程序。王建民了解案情中知悉,郝某的哥哥身患重病急需用钱,遂决定卖掉家中的老宅。郝某觉得哥哥长期在外地,且有正式工作,老宅理应是自己的,故占住老宅不让卖。一面是病重的哥哥,一面是言之凿凿的弟弟,案件变得异常棘手。王建民来到郝某家的田间地头,找到正在干活的郝某,从情理法三方面劝解郝某:“你跟你哥哥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从小一块长大,回想一下做哥哥的以前有没有照顾过你?现在你哥哥病重了,就算不卖这处老宅,你做弟弟的于情于理也得帮哥哥看病啊?都是手足兄弟,现在却互相反目,见死不救,别说旁人会说三道四,你们的父母也会心寒啊!”听了王建民的一席劝,郝某低下了头,回忆到自己从小跟哥哥一起长大的快乐时光,眼角也湿润了,于是向王建民表示愿意和解,并且主动拿出一万元给哥哥治病,哥哥自愿放弃卖老宅,并把老宅留给弟弟。

王建民是一名平凡的执行干警,在“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中恪尽职守,做出了不凡的业绩。在乡间地头、农家小院、居民小区,都可以看到王建民化解执行案件的身影。他“攻心为上”的办案方法,化纠纷、促和谐,让当事人如沐春风,成为执行攻坚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杨菊    


关闭窗口

网站纠错电话:0370-2209415  
地址:商丘市南京路东段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