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调查研究 -> 调研成果

当前抢夺犯罪的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09-10-19 16:05:45


        现实生活中,抢夺犯罪事件时常发生,不仅给社会造成了极为不良好形象,还给社会稳定造成了威胁。笔者通过实际办案体会,分析认为抢夺犯罪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低,好逸恶劳,贪图金钱享乐思想严重,是产生抢劫罪的主要原因。由于犯罪者多为不爱学习,过早辍学,文化素质较低,有游手好闲、贪图享乐的恶习,不务正业,在金钱的利诱下,产生将他人财物占为己有的念头,挺而走险,公然实施抢夺,给他人造成巨大财产损失,严重破坏了社会治安的秩序。

        二、犯罪嫌疑人多为惯犯,手法熟练,狡猾多端,造成查处困难,打击不力,是抢夺罪屡犯的重要原因。抢夺罪具有介于盗窃罪和抢劫罪之间的特点,较之前者更易得手从而获得暴利,较之后者则相对罪轻,部分屡次触犯刑律又不思悔改的惯犯,更多采用抢夺手段作案。由于案发时间短促,常使受害人反应不及,便可轻易得手;而对于先行骗后抢夺的案例,由于发案地多偏僻,易于逃逸,得手率较高,尝到甜头后犯罪分子得陇望蜀,往往短时间内连续作案数起。而此类犯罪在抓捕、取证上难度很大,使犯罪分子存在侥幸心理,屡屡以身试法,造成发案率居高不下,且有逐年增高趋势。

        三、受经济利益驱使,存在侥幸心理,贪图便宜,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是抢夺罪产生的又一原因。经济发展使一些人产生金钱至高无上的错误观念,为满足私欲,他们挖空心思,不择手段,挺而走险,滑入犯罪的深渊。再如上部分群众存在投机心理,贪图横财暴富,这种心理往往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借受害人在利益驱使下疏于防范的心理而从容易得手,而这又在客观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


关闭窗口

网站纠错电话:0370-2209415  
地址:商丘市南京路东段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