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判决书我这就去申请执行,钱虽然不多,你们办起来真是一波三折,可没少费劲,谢谢你们。”3月26日,在虞城县人民法院站集法庭,原告郭某拿到判决书后,对法庭干警用心办案深表感谢。
郭某家住安徽萧县,2022年跟随被告李某义在虞城县干活。后经结算,李某义下欠郭某工资11350元。2023年1月27日,李某义给郭某写下欠条:李某义欠郭某工资款11350元。在支付6000元后,下欠5350元一直没有支付。后经郭某多次催要,李某义拒不支付,引发诉讼。
在案件审理中,法官按照诉状上的手机号码联系李某义,已停机。法官在调取李某义的个人信息时,查无此人。法官又来到李某义所在的村委会,村干部说,村里有个李某义,但不能确定他的真实姓名,是不是欠条上的李某义。村干部又说出李某义妻子的姓名。法官返回再次调取李某义的个人信息,根据李某义妻子的名字,查找到了李某义,在原告的指认下,终于找到了李某义,原来其真实姓名是李某民,李某义是其别名。至此,案件终于真相大白。
近年来,站集法庭以创建“枫桥法庭”为契机,坚持“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想方设法减轻当事人诉累,为当事人排忧解难,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司法效率,彰显灵活高效、司法为民的工作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