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办案笔记丨虞城法院陈学勤:用心寻找利益平衡点 助力纠纷实质性化解 发布时间:2024-12-31 15:48:11
开栏的话
身处办案一线的法官,面对林林总总的案件,每位法官都有自己独特的办案笔记,这些笔记不仅是对案情的分析,对法律条文的解读,更是法官厚植为民情怀,践行初心使命的工作缩影。
为进一步展现法官办案故事、增强服务群众本领,商丘天平之声开设“法官办案笔记”专栏,邀请优秀干警讲述办案方法,分享办案心得,让法官与群众共心共情、让法官与法官共享共赢。
今日分享虞城县法院陈学勤的调解笔记《用心寻找利益平衡点 助力纠纷实质性化解》。
本期主笔:陈学勤
陈学勤,虞城县法院城郊法庭庭长、一级法官。城郊法庭辖区主要是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案件多,处理难度大,截至12月底,陈学勤带领团队结案1082件,其中调解461件,调解率42.6%。在调解上,他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请看陈学勤为我们分享案件调解心得。
基本案情
2017年杨某某与案外人王某某和赵某某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租赁费每年9月1日交付。2019年到期后,二案外人却说,他们已于2018年9月将建在涉案土地上的钢构简易房转给了现在的被告张某、李某。但二被告却对此矢口否认,认为相关遗留问题应由案外人王某某、赵某某处理。自此,双方开始了漫长的诉讼之路,数次的一审、二审、执行,导致双方当事人对立情绪极大。
随着土地租金上涨,杨某某为维护自身权益,于2024年12月1日再次起诉,诉请判令被告张某、李某支付一年的土地使用费6000元。
案件办理
该案件较为复杂,先前,杨某某对涉案土地已经进行了十六次诉讼,四次执行,如果本次处置不当,容易引发再诉,给双方当事人增添诉累,浪费司法资源。
为了实质性化解矛盾,解决根本问题,减轻当事人诉累,承办人陈学勤对涉案土地进行了实地查看,调阅了此前全部案件文书,详细了解案情,找准病因,对症施药。陈学勤将三名当事人叫到法庭进行面对面调解,经过一上午努力,打通了当事人心结,双方互谅互让,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从2024年起,每年12月30日前,被告张某和李某分别向杨某某支付场地租金2000元和2500元,如果被告违约,另承担违约金2000元。今年的租金当场履行,案结事了。
办案笔记
因为该案件涉及原告、被告和案外人的纠纷,所以被告一直不认可应由其支付租金,才引发多次诉讼。我给双方详细分析了多次诉讼给双方造成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方面的损失,又从被告干着生意,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经营上,和气生财等方面详细分析。另外,原告与其中一名被告系同村,按辈分,被告应该喊原告为爷爷,从邻居亲情关系考虑也不能继续打官司了,越打官司,双方关系越僵,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经过我多次努力调解,双方各让一步,原告答应每年少要500块,被告也考虑到多次诉讼对双方造成的困扰,承诺每年按期付租金。
笔记延伸
民事案件调解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耐心、技巧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在参与众多民事案件调解过程中,本人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也有了深刻的心得体会。
(一)在调解前,充分准备是关键。要深入研究案件卷宗,熟悉双方当事人的背景、诉求和争议焦点。这不仅能让我在调解中迅速抓住关键问题,还能让当事人感受到我对案件的重视,增加他们对调解的信任度。
(二)调解过程中,营造合适的氛围至关重要。一个轻松、平和的环境有助于缓解当事人的紧张情绪和对立心态。我会以温和、中立的态度开场,让当事人感受到公正公平,引导他们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不打断、不急于评判,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尊重和理解。
(三)找到双方利益平衡点是核心。这需要敏锐地洞察当事人的真实需求,有些时候,表面上是金钱赔偿的争议,但背后可能隐藏着情感上的诉求,如道歉、尊重等。通过巧妙的沟通技巧,将双方的诉求进行分解、细化,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比如分期履行赔偿义务、以物抵债、增加非金钱性补偿方式等,尽可能满足双方的核心利益,从而达成调解协议。
(四)在整个调解过程中,还要注重法律与情理的融合。一方面,依据法律法规向当事人阐明其权利义务和案件可能的走向,让他们明白法律的严肃性;另一方面,从情理角度出发,讲述类似案例的处理结果以及人情世故,使调解方案更易被接受,让当事人在法律框架内感受到温暖和人文关怀。
(五)办理案件的同时,要善于总结经验。近年来,城郊法庭以党建为引领,因地制宜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总结出的“孝议调访听”五言工作法,引领纠纷实质化解和案件质效不断提升,《河南法治报》《商丘日报》大篇幅报道,受到中院杨飞院长批示肯定,有效遏制了家事案件增长势头。
民事案件调解工作虽然充满挑战,但每一次成功调解都让我深感欣慰,它不仅化解了当事人的矛盾纠纷,也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行,提升自己的调解能力,为更多当事人解决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