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新闻 -> 工作信息

新“枫”景 丨民权县法院程庄法庭:绘就司法为民好“枫”景

  发布时间:2025-08-08 17:21:13


    “老李,恁热的天,您咋又来啦?”8月6日中午,民权县程庄镇的当事人裴某惊讶地问道。他所说的“老李”,是民权县法院程庄法庭庭长李振江。这次来,是因为裴某前几天到法庭讲因喷洒的除草剂影响了花生生长要和经销商打官司。
    李振江经调查了解,原因不在经销商,而是裴某没有按照药物说明、操作不当造成的。为此,他趁裴某午间在家休息,前来说明情况,解释原因,化解纠纷。
    “像这样的矛盾纠纷,在农村经常出现。只要咱法官肯吃苦、把道理讲明白,一般都能解决问题”,李振江说。两年来,程庄法庭干警在他的带领下,坚持深耕基层社会治理,使定分止争“积铢累寸”、公正与效率“破壁出彩”,绘就了一幅司法为民好“枫”景。2024年以来,实现案件“零发回、零改判”,调撤率66.97%,服判息诉率98.17%。
    01
    公正效率做“实”事
    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
    以“公正与效率”为审判核心,构建“全流程提速”机制,让群众感受到“公平不缺位,正义不迟到”。把好案件“审理、和解关口”。建立案件繁简分流导向机制,对证据充足、争议不大的简单案件快立快审,提升化解矛盾纠纷案件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对复杂疑难案件,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借鉴应用人民法院案例库,寻找破解“钥匙”。坚持案件庭前、庭审中、开庭后全过程调解,判前释法、判后答疑相结合,判后调解促和解。案结不是案件的终点,事了才是司法的追求。深入践行“如我在诉”理念,“一键式”全链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诉讼服务。
    02
    解纷路径摸“实”情
    奏响矛盾化解“和谐曲”
    把指导调解职能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关口前移,构建“法庭+司法所+村委会+乡贤”等多元解纷路径。积极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健全法官与辖区代表、委员、律师、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和网格员等常态化联络制度,形成矛盾排查、预防化解合力,构筑快捷沟通联络机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吸附在基层,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根据农时,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开展个案指导和“实战练兵”活动。主动参与辖区乡镇的访诉调联席会议,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2025年2月,石某与李某因土地边界矛盾引发冲突,李某夫妇挖塌石某10多米院墙。法庭闻讯后,与司法所、退休老干部、人民调解员和当事人村委会组成调解小组,多次实地勘察、释法说理。最终,李某主动修复院墙、填平地基,一起可能激化的邻里冲突消弭于无形。两年多来,法庭通过多元解纷机制成功化解土地、婚姻等纠纷260余件。
    03
    审判管理求“实”效
    筑牢案件质量“生命线”
    程庄法庭立足司法服务需求,以审判管理精细化为抓手,严格落实案件评查制度。不定期对已审结案件从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程序规范、文书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自查,确保案件质量稳步提升。对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等类案制定标准化审理流程,确保裁判公正。在审理年近七旬的楼某与张某离婚纠纷时,张某要求楼某赔偿其60万元青春损失费,双方发生激烈争执。法庭立即启动“庭前评估—背靠背调解—风险防控”机制,最终以双方离婚,楼某给付张某3000元经济帮助费的方案促成和解。去年至今,法庭审判质效连续三年位居全院前列,多次被评为办案标兵团队。
    04
    综合服务出“实”招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为提升服务质效,让群众感受到法律温度,他们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送法下乡活动,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对涉及土地邻里纠纷等双方积怨较深的案件,法庭把庭审开在群众家门口,争取化解矛盾、引导群众明辨是非等多重效果。同时,对行动不便的当事人上门调解,将司法温暖送进群众心坎。前不久,70多岁的车某与黄某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法官三次登门调解,最终达成黄某分三期偿还其借款15790元。后黄某每次履行均通过微信转给法官助理孙齐齐,由于车某使用的非智能手机,孙齐齐每次收到黄某微信转款后都要到银行换成现金,再给车某送到家中,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温馨大爱绘就了司法为民好“枫”景。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五十挂零的李振江信心满满。

关闭窗口

网站纠错电话:0370-2209415  
地址:商丘市南京路东段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