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新闻 -> 工作信息

枫桥式法庭巡展丨柘城慈圣法庭:法润乡土绘新“枫” 庭映民心守正义

发布时间:2025-11-14 08:06:07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法宝。商丘两级法院持续深化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推动基础设施升级,在多元解纷、服务群众等方面创新实践,在“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中成效显著,2024年6篇案例入选最高法、省高院典型,入选量位居全省第一,2025年工作经验获省高院全省推广。为集中展示创建成果、分享先进经验,特开设“枫桥式法庭巡展”专栏。敬请关注!

    基本情况

    柘城县法院慈圣法庭位于柘城县慈圣镇梁楼开发区S214慈圣镇工商所西北侧60米,辖区三个乡镇:慈圣镇、伯岗镇、惠济乡,辖区面积176平方公里,233个自然村,人口18万余人。法庭现有工作人员8名,其中员额法官2名。
    2022年至2024年,法庭受理案件3057件,审结2969件;2025年1-9月份,法庭受理案件918件,审结823件,结案率89.66%,调解率35.24%,上诉率4.25%,平均审理天数40.62天,多项核心指标位居全院前列。2025年慈圣法庭被评为“河南省法院系统先进集体”,庭长张高臣荣立“个人三等功”。

    经验做法

    一、铸魂:以信念立心,夯实司法为民根基

    面对乡土社会的复杂纠纷,慈圣法庭干警始终牢记“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准则,把“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行动标尺——审理婚姻家庭案件时,不仅厘清法律关系,更耐心疏导家庭矛盾;处理邻里纠纷时,既讲法理又顾人情,避免“一判了之”留下隐患。2024年,在一起赡养纠纷中,干警们多次上门走访,既向子女讲清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又帮老人化解对子女的误解,最终促成一家人重新签订赡养协议,让老人安享晚年。“以前觉得法院离咱很远,现在才知道,法官是真的在为咱老百姓办实事。”当事人的这句感慨,正是法庭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注脚。
    如今,“团结、奋进、清廉、务实”已成为慈圣法庭的鲜明特质。遇到复杂案件,干警们主动围坐研讨方案;同事忙碌时,大家自发分担工作;周末下乡送达、夜间整理案卷成了常态。正是这支“铁军”,让法庭在2023年、2025年两次获评县法院“先进集体”。

    二、担当:以大局为重,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基层法庭不是孤立的‘办案点’,而是服务乡村振兴、化解社会矛盾的‘前沿哨’。”秉持这一理念,慈圣法庭始终围绕全院工作大局,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用司法力量为辖区发展保驾护航。
    依托贴近群众的地理优势,法庭不折不扣落实院党组决策部署,把诉讼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针对农村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立案、巡回审判服务;开通“涉农案件绿色通道”,优先审理土地流转、农资纠纷等案件,保障农业生产顺利开展。2022年以来,法庭累计开展“六进”普法活动70余次,走进村庄、学校、企业讲解法律知识;组织巡回法庭12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司法公正;邀请9次市场主体旁听买卖合同、劳动争议等案件,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
    在矛盾化解中,法庭更注重“联动协同”,与慈圣、伯岗、惠济三乡镇的政府、村委会、司法所建立调解网络,形成“小事村调解、大事庭介入、难事共协商”的治理模式。2024年,辖区某村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发群体性纠纷,法庭联合乡镇综治中心、村委会,连续3天入户走访,最终促成20余户村民达成和解协议,避免矛盾升级。截至目前,该联动模式已协助化解纠纷60余起,发送司法建议6次,接待群众咨询近5000人次,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稳定器”。

    三、创新:以“六调”破局,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调解不是‘和稀泥’,是找到矛盾的‘根’,解开群众的‘结’。”在长期处理乡土纠纷的实践中,慈圣法庭总结出“全程性、多样性、兼容性、彻底性、普法性、多元性”的“六调”工作法,将调解贯穿案件审理全过程,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全程性”意味着从案件立案起就启动调解,避免“久拖不决”;“兼容性”则针对关联案件“打包处理”,减少当事人诉累。2024年底,赵某与褚某的工程款纠纷曾陷入僵局:两人既是好友又是远亲,因30余万元欠款、12万元争议款项对簿公堂,褚某还反诉索赔近20万元维修费并申请鉴定,若走常规程序,不仅耗时,还将引发多起关联诉讼。法庭启动“兼容性调解”,11次电话沟通、3次线下协商,甚至用微信群开展“隔空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债权债务冲抵,一次性化解3起纠纷、避免3起潜在诉讼,这起案例还被商丘中院与商丘电视台联合拍摄成法治微短剧《30万工程款之争》,成为“六调”工作法的生动教材。
    针对涉农民工工资、婚姻家庭等重点领域纠纷,法庭更是“主调先调、能调尽调”。2025年7月,16名农民工联名共同起诉两名被告,要求支付10年前的工资款近40万元,原、被告都是本地人,其中部分人还是远亲,被告虽然承认欠工资,但数额悬殊,加之原告也没有充分证据。开庭前后多次组织调解,既向被告讲清欠薪的法律后果,又帮农民工表达工作艰辛和生活困境,最终促成调解,两被告当场履行调解款总额的70%。“终于把工钱要回来了,法庭真是咱农民工的‘贴心人’!”梁某某在调解室的道谢,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作为基层司法服务的前沿阵地,慈圣法庭全体干警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用审判守护公平底线,用调解传递司法温情,在服务辖区群众、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留下了坚实足迹。

关闭窗口

网站纠错电话:0370-2209415   地址:商丘市南京路东段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