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带感情的,给当事人送手续不仅仅是法定程序的体现,也会送去一片温情,尤其是在这个寒冷冬天。2009年12月9日,涧岗乡某村祝老汉一纸诉状将他的两个儿子告上法庭,称当年辛辛苦苦将他们养活大,现在自己上了年纪,已无法自食其力,而他们眼看着这一切却不管不问,所以提起诉讼请求依法判令他们给付赡养费。该案依法交到睢县人民法院董店法庭后,办案人员即到二被告家了解情况,送达诉讼手续,一接触当事人,发现问题不是这么简单:到老汉大儿家,大儿媳见到诉状便失声痛哭,称原告太不像话,动不动就找事,在给儿子盖房时,原告不让盖,无理阻扰,并手拿菜刀满村撵着对其追打,致使双方无法和好,自己在村内也丢尽了脸面,如果硬逼着接手续,自己就要离家出走,永不再回来。到了老汉二儿家,二儿媳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停下手中活,将其家务事和盘托出,听完后,办案人员也很难为情。就这样,办案人员连跑数趟,诉讼手续也没有送下去。
眼看大年临近,中原大地上欢度新年的气氛愈发浓厚,但这种喜庆的空气无论如何难以吹进祝老汉的心里。王海涛庭长凭经验也在惦念着老汉的这种心情,说问题不能一天天拖下去,如果不能理出个头绪,说出个“眉目”,老汉该如何过年。于是,他召集全庭干警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案人员汇报说老汉提出赡养要求,合理合法,但大家都架在这儿,谁也不肯妥协,对这一家人难说谁对谁错。听完汇报后,大家纷纷建言献策,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全庭干警全体下乡,各自发挥自己办理案件的长处,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共同给当事人及其家庭人员做工作,看事态有无转机。说干就干,2010年2月8日,王海涛庭长亲自带队,冒着蒙蒙细雨,驱车来到各位当事人家,大家耐心倾听了他们各自的诉说,帮他们找到了矛盾发生的原因,分析其中的是是非非,并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原则性意见。经过细心说教,二被告最后表示,本来都是一家人,弄到这份儿上太难看了,也给你们不少找麻烦,说实话,彼此见了面都有 “拼”的想法,如果当时把问题说清了,心里也不至于憋个疙瘩,并最终积成这样一起案件,还让邻居看笑话,现在听法庭同志这样一说,心里透亮多了,愿意在法庭意见的基础上做进一步考虑,以便最终达成协议。思想问题解决了,他们顺利的接收了有关手续,并拉住法庭人员的手说,给他们送的不是慰问品,但比慰问品更能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他们接到的不是慰问金,但比接到慰问金过年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