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酉阳杂俎》,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唐朝有个县官名叫王鲁。他做“当涂令”的时候,贪赃枉法,搜刮了不少钱财。衙门里上上下下的官吏,也都暗地里受贿,敲诈勒索,无恶不作。老百姓怨声载道。
一天,王鲁批阅案卷,发现他的“主簿”(秘书之类的属员)被人联名控告,说是营私舞弊,违法乱纪,一件件有证有据,揭发的清清楚楚。这些事情,其实也正是王鲁常干的。而且如果认真追究起来,大部分又都和王鲁直接有关。因此,他一面仔细看着卷宗,一面不免着实发慌,心想:“这可不妙啊,以后我得稍加小心才是。幸亏这件公事落在我手里!”看完,他就随手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我已蛇惊。”
王鲁这八个字的意思是说:你们虽然打的是草,可是我这条藏在草里的蛇,却已有所警惕了。这便是“打草惊蛇”原来的含义:惩办某一人或某些人,而使同样情况的其他人受到震动。
打草能惊蛇,比起打草蛇不惊,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我觉得,如打草又打蛇,岂不更好。
由此想到了惩治腐败。现在大家都在讲这个问题很重要、很迫切,非抓紧抓好不可。但真正做起来,有些单位或有些人则往往是只反别人的腐败,不反自己的腐败。只惩治魑魅魍魉这样的小妖小鬼,不惩治城狐社鼠这样的大鬼大怪。如此下去,岂有不发生严重腐败的道理!近期查处的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四川省文联原主席郭永祥,内蒙古自治区原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素毅之流,不也曾身居要职,大谈特谈反对腐败,而最终腐败却发生在自己身上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7月8日,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因受贿、滥用职权被一审判处死缓,这再次表明党中央一以贯之反对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党中央一再强调,要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此举合民心、顺民意。期盼我们的各级领导和纪检监察机关,能拿出“打草又打蛇”的勇气,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坚决同一切腐败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以最终遏制和杜绝腐败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