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老人不仅是道德规范的要求,还是法律规定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民权县人民法院本从创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家庭出发,积极开展保护留守老人合法权益活动。71岁的杨老太因为5个儿子不履行赡养义务,而起诉至民权法院,通过法官耐心调解,杨老太和5个儿子重归于好,精神上、生活上重新获得了依靠。
杨老太丈夫早年过世,自己含辛茹苦把5个儿子拉扯大,现在年事已高却无房可住,寄宿于亲戚家中。5个儿子相互推诿,不愿为母亲提供栖身之处。杨老太无耐一张状纸把5个儿子告上法庭,要求5个儿子为其提供住处。承办法官接到案件后,立即将在外打工的弟兄5人叫到一起,共同商议杨老太的赡养问题。这种家庭矛盾,不能一判了之,要从根源入手。经了解,5个儿子认为杨老太对他们不能一视同仁,因此产生了较大的误会。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承办法官对兄弟5人分别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让他们把话说开,把误会解除;让他们将心比心,从其自己养育子女的不易,理解老人当年的艰辛;让他们换位思考,如果他们的子女也和他们一样会怎样;同时严肃地告诉他们,不赡养老人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甚至要追究刑事责任。法官的一席话让杨老太的5个儿子豁然开朗,老大当即表示要将老人接到家中,其他弟兄也表示以后一定会好好照顾好老人,给老人生活费,老人有病积极负担医疗费用,让老人安度晚年。
得知儿子们积极为自己提供住处,杨老太激动地拉着承办法官的手说:“真是辛苦你们了,为我的事从早忙到晚,多亏你们法官,我这后半辈子终于有依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