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新闻 -> 案件播报

“微信”调解化纠纷 离婚双方皆满意

  发布时间:2014-06-09 18:17:08


    商丘法院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即时通讯工具的发展,微信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在不知不觉中迅速地渗入到许多人的生活中去,成为日常沟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信作为一种通讯工具、社交平台,除了聊天语音、发图片、与朋友分享生活状态、看新闻外,还能够成为法官办理案件的平台。近日睢县人民法院的法官即通过微信与一方当事人积极沟通,最终使一起原本难以妥善解决的矛盾得以化解,离婚双方当事人得以重新开始各自的生活,切实做到了案结事了。

    2012年,刘某起诉马某要求离婚,睢县法院判决不准离婚。2014年3月,刘某又起诉马某要求离婚。法院受理后,及时传唤原告刘某,了解到双方在法院判决不准离婚之后,依然经常争吵,且被告经常上网或通过手机聊天,致使双方原本就已经有裂痕的感情更加破裂。最近一次,双方再次争吵,被告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至今未回。原告电话联系,接通之后总是铃声响一下就挂断了。原告无奈,只好再次起诉。承办法官知悉此种情况之后,尝试与被告联系,果如原告所述,电话接通之后,总是铃声响一下就挂断了,与被告无法联系沟通。承办法官又与被告马某家人联系,其家人也不予配合。原告一再催促,并扬言要去被告马某家闹事,要把孩子送到马某家。鉴于此种情况,承办法官也难免着急。

    无意之中,承办法官在其微信通讯录中发现有被告马某的微信通讯号,于是便给被告马某发送了一条微信,告知其基本情况,并告知其及时与承办法官沟通。当天晚上,被告马某即回复了微信,说明了情况。原来,双方常生气,且经常打架,被告马某难以忍受,迫于压力又不敢起诉要求离婚,于是只好离家出走。但是原告随后常更换电话给其打电话、发短信,威胁、辱骂等等,于是被告将归属地为睢县的电话都设置了黑名单,也就出现了接通之后总是铃声响一下就挂断了的情形。被告也表示不会与原告轻易了结此事。承办法官综合分析了该案,只要双方能够沟通,能够听取法官的劝解,该起离婚案件就有可能调解结案。于是,承办法官一边电话或当面与原告沟通,一边利用微信与被告沟通,微信调解的工作就此开始了。先是慢慢的倾听被告诉说,再小心翼翼地对其进行疏导,再往后就是一点一滴的讲述法律政策,最终打开了被告的心结。经过数十天的微信聊天,被告将承办法官当做朋友,主动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了出来,案件也得以顺利的进行。随着慢慢的磨合,双方求同存异,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自愿调解离婚,主动到法庭办理了相关手续,案结事了。

    信息化时代,微信正以其即时、便捷的方式将人们之间的距离无限拉近,让人们不用见面就知道对方在干什么,想什么,并且让人的心理距离是如此之近。审理案件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力争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审结案件,减少当事人的诉累。该案正是承办法官通过“微信”调解使其得到圆满解决,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也大幅度缩短了案件审结的周期。

责任编辑:李 森    


关闭窗口

网站纠错电话:0370-2209415  
地址:商丘市南京路东段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