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人民法院在“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强化审判职能,推出多项便民、利民、惠民新举措,全力构筑“民心工程”,赢得了人民群众一致好评。
一是抓好诉讼引导。在立案大厅设立导诉台,由从立案庭和其他业务庭抽调的法官轮流担任导诉员,指导来诉来访人员如何写诉状、立案、缴费、开庭等事项,确保当事人不跑冤枉路;及时妥善调处简易部分纠纷化解矛盾;对群众的诉求进行立案前初步审查并给予法律上的咨询;解答现实生活中各类法律上的疑难问题。
二是实施“案件提速”。为解决边远乡村当事人的诉讼不便问题,要求各业务庭要简化办案程序,加快办案节奏,同时坚持开庭预约化、即收即审化、文书模板化,让群众不因诉讼而耽误农活或工作。今年以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审理周期缩短了10到20天,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八成以上在法定期限的一半时间内就能审结。
三是加大巡回审判力度。要求各业务庭要按照。特别是在农忙季节,针对当事人众多且居住集中、当事人行动不便等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选择到当事人所在地就地开庭审理,及时了处理一批“三农”案件,促进农业生产,减轻当事人诉累。
四是发放“便民联系卡”。将正面印有姓名和联系方式、背面印有“温馨提示”的便民联系卡发给群众,提示群众如何立案、如何举证以及诉讼和执行风险等,不仅减少了当事人因往返奔波带来的诉累,同时又方便了当事人在提交证据时能及时联系到审判人员,保障自己诉讼权利得以实现。
五是设立“假日法庭”。为方便当事人诉讼,经党组研究,我院以民一庭、民二庭为依托,抽调9人成立了“假日法庭”,分三个合议庭假日轮流办案。并出台了有关文件和制度。今年以来,“假日法庭”共受案件28件,审结25件。
六是开展“下访连心”活动。该活动是在集中接访的基础上,把被动“上访”变为主动“下访”,抽调立案庭、监察室、审判监督庭人员组成下访工作组,携带相关卷宗对排查出的意见大、情绪不稳定、矛盾容易激化等潜在不稳定因素的涉诉案件当事人进行下访,面对面进行沟通,倾听当事人意见,为其解决实际问题。
七是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经济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残疾人、下岗职工、外地民工和国家规定的优抚对象,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劳动报酬等案件,依法免交、缓交、减交诉讼费用,确保他们打得起官司。在执行环节,对生活困难的申请人实施执行救助。今年以来,共为困难群体缓减免诉讼费用7余万元,发放救助资金2万余元。